•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动态

    新疆兵团五师双河市:广植草格降“沙龙”

    媒体:兵团五师融媒号  作者:沈志君 张培丽 杨丽娟
    专业号:新疆兵团种苗
    2024/6/20 18:02:03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如何有效治沙、科学用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坚持生态固沙,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巧植草方格,有效阻止流沙前进的“脚步”,使沙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水位也逐年上升,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治沙工人正在轧割芦苇。沈志君 张培丽 杨丽娟 摄

    治沙工人正在轧割芦苇。沈志君 张培丽 杨丽娟 摄

    6月5日,记者走进五师八十三团十八连,连队北侧毗邻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风力强劲、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阿拉山口风区主风道,长期以来,这里饱受风沙侵害,有数千亩良田被流沙吞噬,排灌渠系被填埋,上千棵树木被湮没……风沙灾害每年给团场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八十三团十八连职工陈海峰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该团的生态环境时感慨地说:“以前,‘风沙一起尘飞扬,四顾茫茫不见家。一天吃进二两沙,白天不够晚上补。’”

    近年来,为有效防沙固沙,五师双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荒漠化治理工程项目,以八十三团二片区国家级公益林沙化区域为重点,投资165万元,铺设草方格固沙3000亩,阻挡沙尘向公益林和艾比湖湿地侵袭的脚步,改善艾比湖湿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五师双河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设绿洲外围基干林草防护带和农田防护林网,全力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向纵深发展。

    治沙工人正在搬运芦苇。沈志君 张培丽 杨丽娟 摄

    治沙工人正在搬运芦苇。沈志君 张培丽 杨丽娟 摄

    在3000亩荒漠化治理工程施工现场,治沙工人正头顶烈日,按计划分工作业,划线开沟、俯身铺草、挥锹压埋、填沙整型,所到之处,留下了整齐划一、经纬交叉的草格沙障,广袤的沙漠上一片片“格子衫”映入眼帘。这些“格子衫”被称为草方格,是专门用来锁住流沙、防风固沙的,也叫沙障。

    草格沙障治理现场 沈志君 张培丽 杨丽娟 摄

    草格沙障治理现场 沈志君 张培丽 杨丽娟 摄

    说起草方格固沙技术,有着29年治沙经验并荣获“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称号的八十三团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建新再熟悉不过了。他常年奔波在治沙一线,与治沙工人一起边学边干边积累经验。从机械沙障模式的选择、沙障间距的确定、沙障高度的设计到具体施工,他都身体力行,做了多项对比试验,记录了大量数据,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一套治沙方法。

    他说:“以前这里流沙流动速度快,一刮风就沙尘漫天。我们本地芦苇资源丰富,就利用芦苇将其轧割成50厘米的苇段,埋进沙土30厘米,裸露出20厘米,排扎成边长一米的草方格。近年来,八十三团栽植这样的草方格面积超1万亩,这些沙障能有效阻挡流沙,对艾比湖湿地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这些年来,五师双河市借助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完善防沙治沙体系,持续推进生态治沙工程,落实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实现了“沙退人进”,确保了八十三团流沙区域和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