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日记 >> 生活

    《佛坪手记》及其作者记

    媒体:原创  作者:常青藤
    专业号:常青藤
    2019/3/28 14:39:34

    由一粒种子到一棵树

    ——《我在秦岭之央》的作者曹庆女士

    西安财经大学副教授  白忠德

    就如一粒种子被撒在秦岭南坡腹地的佛坪县,破土,舒叶,起苗,展枝,承领阳光雨露,经受寒风霜雪----28年过去了,这粒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撑起一片绿荫的树。

    1990年,曹庆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秦岭深处的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这家大型森工企业,施业区位于佛坪县境内东北部,紧挨着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工企业,是男人们的天下,四位从林业院校毕业的女大学生,就成了秦岭大花圃中的“四朵金花”。此时,秦岭许多地方已被剃光了头,森工企业在下坡,下一面很陡的坡,脚步还在打滑。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秦岭的福音,也是金花们的大幸。曹庆来到佛坪自然保护区,踏上保护秦岭自然生态之路,安静地做起天赋的事。而另外三朵金花,回到关中腹地,事业生活各俱美满。

    秦岭,华夏文明的龙脉,迷人而神奇地矗立绵延在我国中西部。上天赐予这片土地以历史、文明、地理、生物的厚实与蓬勃。这里是国宝大熊猫的另一处故土家园,且是最有希望的家园。与四川大熊猫相比,秦岭大熊猫数量少,知名度低,但它的遗传多样性与科研价值高,又有棕色大熊猫前来助阵。佛保是秦岭南坡成立最早的保护区,在国内外的名头很响亮。这里居住着全国1/15、秦岭1/3的野生大熊猫,是全世界野外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有志之士便觉得自己肩上添了担子,份量还挺沉,更生出一份热腾腾的荣光。

    10年前,我与曹庆相识,有过一次保护区采访之旅,便打心眼里敬佩她。我是经常见识一些人,很聪明,也很勤奋,是干啥成啥的。无疑,曹庆便属于这类人。

    2003年的“非典”是个全国性大事件,于我而言,也颇具个体意义——我是从那时动笔秦岭生态文学创作,先是在报刊、图书、网络上搜集素材,可那是一堆冷冰冰的资料。没有亲身体验感悟,是写不出生动的,即使硬写,笔下的文字也缺少温度与灵性。佛坪是我的故乡,且是野生大熊猫居住稠密的地方,于是就有了最初的两次深入佛保之行。第一次是在2005年,由现在的佛坪旅发委主任赵建强带着到了三官庙保护站;第二次是在2008年,由曹庆为向导,从凉风垭、三官庙、大古坪、岳坝沿走了一趟。这次选向导,我是从网络上搜出来的,看到曹庆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作向导穿越保护区,又拜读了好几篇她写的文章,就决定找她。她熟谙秦岭,方便向其讨教,又是保护区员工,有着协调顺畅的优长。

    两天时间的交往伴行,让我对她产生了更多的了解与敬重。她的知识丰厚,热情健谈,为我讲解了好多动物习性、植物常识、乡风民俗、工作体悟,还没有保留地拷贝了大量资料和摄影。我能感到她对佛坪那片土地、区内乡民的热爱,那是骨子里渗出的,自然而真纯。我记得当时对她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和文笔,不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那就太可惜了……”她似乎没有接应,只是淡淡地说:“这是我的本份工作嘛!”

    我是热心的,对她说的话自然不是敷衍,但过后就被秦岭的山风刮跑了。哪知10年后,这个事业心重、不甘人后的职业女性,竟然将成型的书稿放在我的案前,恳请我写几句话。

    这些年来,秦岭是越来越热了,绍介秦岭的文字多了起来,或精致或粗糙,洪水与泥沙俱来,真有点看不过来。这些文字写植物,写动物,写地貌,写人文历史,写自然风光,好些太过宏观,微观细部层面的较少。曹庆的文章兼顾二者,看似大杂烩式的,却不显杂乱,而且纹理清晰,内容丰厚,有亲历,有感悟,有思考,兼有文学、科普、知识、图片,融汇着工作、生活、情感。有些语句生动得让我吃惊,如“被秦岭幸运地摆布”,“高山绣线菊像盆景一样摆放得疏密得当”,“凉风垭的夏天很窄,窄得如一条窗缝,却最是令人向往的避暑之地”。这样精当的句子,是我所认识的一些作家朋友作不出来的。而曹庆就能随意摆排,像秦岭里清澈的溪水,一路欢歌,冲出一个潭,浪出一片波。

    曹庆选择了秦岭,也就选择了艰辛。研究大自然,就要去充满野趣的大自然栖息地考察跟踪,比如熊猫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生活的,那些地段就成为合格的自然保护区人的绕不过。越来越成为稀缺之地的天然原始森林,山大沟深,林木葱郁,竹林密布,地势陡峭,悬崖横截。晴天还好办,遇到雨雪雾天,行走极苦,甚至有跌跤摔崖的风险。要是与一头凶猛的羚牛或暴躁的黑熊相遇,即使不被顶一下,抓一把,至少也会惊出一身冷汗的。

    今年四月初,我去西河保护站采访,跟随着熊柏泉站长跑坡找熊猫,才真正体会到山林里的辛苦与惊险。我和老熊走过羚牛攀爬过的陡壁,心沉到了最下端,抠着裂开的石缝,踩着凸出的岩角,稍有不慎掉进几十或几百米的深沟,那就没命了。黄桶梁是西河站的一个观测点,从西河到那里,要过几十道河,攀好几道悬崖,我是很想去的,老熊硬是以安全为由挡下了。最近再次热切联络,还是遭到老熊的婉拒。野外工作确实艰苦,何况一个女子,更是有诸多不便,就愈发敬佩曹庆的坚守的勇和气。

    曹庆是由一粒种子,变成了一棵大树,她的文章便是这棵树上最大的枝杈,抑或是结出的果。

    我自己要强,不认命,盼望着别人也能如此。祝贺曹庆女士新书出版,她的快乐,也就是我的欢乐。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