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评论 >> 热点评论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新一期造林项目启动

    媒体:河北日报  作者:河北日报
    专业号:中苗网
    2018/12/6 12:36:00

    “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11月22日,“千年秀林”新一期工程、今秋植树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位于安新县,西起前屯村、东至韩村,北起西闭大口村、南至西杨庄村,造林面积约2.1万亩,将在12月底完成。

      创造“雄安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森林城市

      卡车满载着树苗缓缓驶来,智能植树挖穴机身后留下一个个树穴,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将一棵棵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楸树等树苗植入坑内……12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安新县芦庄乡北边吴村的植树项目第四标段,植树造林现场一片繁忙。

      “鼓励中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和施工单位结合前两次种植经验,对定点挖穴、苗木支撑、绿化养护等多个植树造林环节进行了优化。”中标企业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田京利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挖穴机上安装了一套智能挖穴系统,减少了人工定位的环节,让挖穴挖得又好又快。

      田京利介绍,用苗采挖后采用草绳或无纺布对苗木土球密包,栽种时踩实、扶直、对准,还严格控制埋深,种完后一次浇透。

      每一个植树造林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雄安集团组织编制了造林手册,构建植树造林“雄安标准”。

      为保证植树造林标准落到实处,雄安集团组织所有参与“千年秀林”工程的承包方、监理、参建人员,统一开展大数据、区块链、栽植技术等培训和实操演练,确保每个人掌握选树、种树、养树技术和大数据知识后才动工。此外,雄安集团还组织前期造林表现较好的企业与新中标单位进行交流,不断探索研究好的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

      为保证造林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新区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建立智能平台,对每棵树的种植、管护、成长进行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监控管理。平台还能精准管控苗木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有效防止弄虚作假,规范造林建设管理。

      “打造‘千年秀林’工程,我们努力创造‘雄安质量’,坚持全流程精准管控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森林城市。”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市场化运作,打造白洋淀周边林带、城市周边林带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马村西侧的一处植树项目现场时,该标段中标企业中铁四局项目负责人马艺华正在指导工人剪枝。

      “采用平原造林手法,强调近自然理念,结合现状承接规划,构建以生态为主的多功能森林,营造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健康森林。”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工作人员刘志军说,这里将成为未来新区西南处的城市周边林带,游客步入新区犹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在“海洋”中畅游时又能摘到果子吃,可为游玩增添不少趣味。

      在树种选择上,今年秋季植树项目以乡土树种为主,包括油松、白皮松等,并适当引进物候条件相近区域的新优品种和蜜源食源植物。在种植方式上,采取曲线放样栽植、大斑块混交模式,注重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喜光和耐阴树种搭配。

      与“千年秀林”工程之前植树造林项目不同的是,这次植树造林项目将结合白洋淀综合治理,在沿唐河带、安新县老河头镇、同口镇等周边打造环淀林带、环新区林带,优化新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

      刘志军介绍,这次项目的实施将使新区在9号地块一区造林、十万亩苗景兼用林等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格局,为建设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打好底色。

      造林绿化规模化、流水线作业、管理标准化、投融资多元化……项目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入资金实力强、技术先进、管理优秀的大型施工企业,与专业造林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千年秀林”项目。

      这次项目还致力于打造“廉洁雄安”样板,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造林项目资金管理平台,对植树造林参建单位、利益相关单位的项目专项资金流向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价值。“通过平台系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植树造林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刘志军说。

      合作造林新机制,让当地农民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

      李大峰是安新县同口镇北马村村民,现在是今秋植树项目第六标段的一名造林工人。

      “每天工资120元,工作8小时,有工伤保险,工资直接打到银行卡。”李大峰高兴地说。他免费上了技能培训班,拿到了园林绿化职业资格培训结业证书,现在又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感到很满足。

      由于政府鼓励中标的造林公司雇用当地百姓造林,新区有不少人像李大峰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

      同为造林工的雄县张岗乡刘家铺村村民郭书文,从10万亩苗景兼用林工程项目,转战今秋植树项目。与以前不同的是,他的工作重点由绿化养护变成了技术指导。

      “明年新区将选择20万亩规划造林用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需要大批当地人成为植树造林的主力军。”郭书文告诉记者,为帮安新农民尽快掌握种植技能,成为造林技术工人,雄安集团在之前开展造林技术培训,采用“一带二”传帮带方式,由一名熟练造林工人指导新招聘的造林工人。

      “探索符合新区实际的造林和养护管理体制机制。”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企业与农户或集体间多要素多方式合作,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新区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