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称赞和女朋友的青睐,是老彭练笔的动力,他更勤奋了,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有一篇诗歌、散文或短篇小说新作供我们欣赏,到厂办盖章的频率也很高......以至于机械专业出身的他,被厂党委书记发现是一个难得的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手,而被从设备科工程师岗位上调到党委办公室主任岗位......在党办主任岗位上,他断断续续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许多“豆腐块”文章,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始终没有一篇作品能够在《广西文学》上发表。
那时,煤气站还没有普及到山里的工厂,人们对自然生态尤其是对植被的保护意识很差,烧水煮饭全靠烧煤球和柴火,而上山砍柴是最划得来的。就这样,工厂三千多号员工加上附近几百号村民,年复一年地上山砍柴,渐渐地渐渐地,这座工厂附近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当柴火烧了,只有比较险峻的山顶上,还长着几丛树木,山上成群结队的野猴也渐渐稀少,最后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老彭为此很是伤心,经常在我们面前吟唱自编的短诗《猴之歌》:
“古木野藤盘峭壁,
山间小瀑映青潭。
猴群嬉闹声迴谷,
与世隔绝桃花源。
俗人开厂觅黄金,
石破天惊马达鸣。
大圣一去不复返,
碧绿退尽光秃岩。”
伤心归伤心,老彭的文学家还得当下去,生活还得体验,新枪还得发挥作用,恰巧年底党委和工会要走访一些住在边远山村的职工家庭,他便带了猎枪,和党委书记开着单位里唯一的小汽车----一辆军色的北京牌帆布篷吉普车下乡去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一去,错过了他追求娟娟的良好时机,使他遗憾终身。
老彭刚走没有两天,便传来了李娟娟母亲患肝癌晚期的噩耗。
娟娟的父亲早年去世,留下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是一名普通女工,十几年来省吃俭用,把娟娟拉扯大,还供娟娟读完了大学。娟娟人不仅长得漂亮,身材苗条高挑,而且冰雪聪明,很用功,学习成绩很好,是大城市靓丽女白领的典型人选和众多帅哥追捧的对象。她本来可以留在大城市一家有名的外资企业做高管,但母亲不习惯城市喧嚣的生活,孝顺的娟娟便放弃了人人羡慕的白领工作,回来到母亲身边,在生产科做了一名普通的生产调度员,当她母亲患了绝症后,十分苦闷,柳眉紧锁,芳容憔悴,整天在家里陪着母亲,茶饭不思。
厂里的适龄青年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接近娟娟的良好机会,有钱的送钱,有药的送药,没钱没药的也花样迭出,想法子表示关心......但都打动不了娟娟的芳心。
这两天娟娟还为一件事烦着呢,原来,娟娟家里柴火本来就不多,加上这几天又没有空去买劈柴,家里已经陷入了“断烟”危机。
这天下午,娟娟下班回到家,看见一楼柴房里放着几捆劈柴,有干透的,也有刚从山上砍下来,还散发着独有的芬芳的新鲜高山木材,隔壁小朋友说是鹩哥叔叔送来的。鹩哥这两天下午都请了事假,头上带着草帽,腰里别着砍柴刀,手里拿着麻绳,登上悬崖峭壁,去砍伐岩缝间残留的树木。厂里的人们都说鹩哥为了柴火,连命都不要了,原来......娟娟落下了眼泪。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