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 感悟感动

    古徽州行

    媒体:盱眙日报  作者:梁江琴
    专业号:颜世铭
    2016/1/4 9:04:27

    清晨,我们一行数人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去古徽州游玩。
    车子进入安徽境地,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之间不时闪过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的防火墙、金灿灿的野菊、苍翠的松柏……
    下午,我们终于前去古徽州的唐模景区。经过黄山的时候,晴天丽日下的峰顶云雾缭绕,山尖若隐若现。在大伙的惊叹声中,我叫儿子回忆杜牧的《山行》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他体会诗中“生”字的妙处,云雾缭绕飘荡的动态之美。
    据导游介绍,徽州多雨,一年365天,百日晴天便是难得。果然,不久,天空阴沉起来。到了唐模景区,小雨已经淅淅沥沥下了起来。幸亏我早做安排,带了雨伞。
    唐模始建于唐朝,为唐越国公汪华曾祖叔所建。公元623年,汪华的后裔汪思立受父之命,娶此地程氏为妻,遂迁居该村,并采用风水原理栽植银杏树选址建设家园。同时,为表先主(唐朝皇上)对其祖先汪华及其后代的恩泽,取忠君、忠主之意,决定效仿“唐朝”的标准和规模营建村庄,便改名村名为“唐模”。汪思立便是汪姓迁歙(辖区相当于现在的黄山市)的始祖。南宋时,许姓由歙南许村迁入,与原居的程、汪、吴三姓混居,遂成为该村大姓。至今村中还保留唐朝皇帝册封汪华的圣旨和汪氏家族由植树选址而建的族谱。
    入村不远,有一片水域,亭台楼榭形似杭州西湖。相传清初,唐模村有个叫许以诚的富商,在全国拥有36家典当铺,非常富有。他70多岁的母亲一心向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但苦于山水阻隔、路途遥远,加上年老体弱,不能前往。许以诚便不惜巨资,耗时三年零六个月,在这里挖塘筑坝、修亭造桥,模仿杭州西湖景致造出了小西湖,供母贻养天年,遂了老母亲的心愿,故此湖又有“孝子湖”之美誉。
    村中多植香樟、山竹、银杏。最有趣的莫过于怀抱婴儿的古杏树和开口做媒的天下第一“媒树”。古杏树树龄1300多年,遒劲雄奇,生机盎然。树干从根部一直到顶部中空,主干顶端往下倒缀着一个人形娃娃,头部五官依稀可辨,犹如一个胎儿依附在母亲的子宫。因此,此树又叫母子树。“媒树”其实是一棵树龄400多年的香樟树,因为黄梅戏经典之作《天仙配》在此棵树下拍摄而闻名。此树主干的根部有一个很大的口子,就象人的嘴巴在自然张口说话一般,符合槐荫树开口讲话的条件。目测“媒树”周长大概有2米多,树冠枝繁叶茂,香气四溢。树上挂满游客祈福的黄幡条,枝条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青苔。这两棵古树历经世事沧桑,见证历代多少凡人的悲欢离合。战乱、贫穷、疾病,许多代先人就这样先于古树而去,独留老树陪伴村庄后人在瑟瑟西风中向我们无声诉说“断肠人在天涯”或“才俊荣归故里”的传说。
    一路水声潺潺,曲曲折折的檀干溪穿村而过,农家夹岸而居。
    唐模是个极具浓郁徽派气息的皖南古村落。雪白的墙、青黑的瓦、层层迭落的马头墙、栩栩如生的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构成了徽派建筑的基调。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呈口字、凹字、日字、字母H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民居楼上极为开阔,俗称“跑马楼”。天井周沿,还设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美人靠”。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透出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徽商贾而好儒、崇文重学的思想。厅内陈设条桌,桌上东边放一花瓶,两边摆一古镜,中间是时钟。透过幽暗的光线,抬头仰望那高高的小轩窗,我似乎看到当年独守空房的徽州女子在漫漫长夜一下一下抛洒铜钱,听到她们一声一声悠悠的叹息。徽州女人用她们的勤劳与坚忍换来了徽州男人的成功与辉煌。徽商的成功,造就了古徽州的富甲一方;文脉的兴盛,造就了古徽州的底蕴深厚。于是,不尽的财富变成了一栋栋美轮美奂的建筑,还有一座座象征着皇恩荣宠的牌坊。可是,悠悠的历史有谁记住这些徽州女人的名姓?经商的男人有谁只是对自己的妻子专宠一生?徽州历来崇尚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希望留守的妇女清心寡欲,守身如玉。这些摆设一方面寓意徽商在外永远平安,另一方面也警示徽州女人要灭人欲,寓意“终生平静”。这真是“高墙窄院徽州女,长夜难熬漫数钱。夫婿离家瓶镜在,韶华空适惹人怜!”出了唐模,我们去了蜀源向日葵基地。可能已是暮秋,所见之景真是让我大失所望,没有百亩,也没有花海,用儿子的话来说,一棵棵向日葵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在雨中立着。
    第二天,我们来到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江西婺源篁岭古村。
    篁岭古村的民居和唐模一样,不过,穿村而过的不是小溪而是天街。近五百米的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秋天的篁岭,千棵珍奇古树环绕,以红豆杉、枫香、香樟为主,枫香红叶映衬着山居古宅,数千亩梯田簇拥村落,红透的乌桕树生长在田垄上,点线面构成的天然美景,犹如进入童话世界。在这里我见到了满山的白色茶花,怪不得这里盛产山茶花油。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山厥、水笋、夏晒干菜、果蔬;秋晒辣椒、黄豆;东晒果脯、乡俗,一年四季延绵有序。
    徽州多雨,一夜未停,此时的篁岭仍旧飘着毛毛细雨。不过,这种天气让我们欣赏到了缭绕群山的雾气。云雾一团团,一丝丝,或笼罩山川,或游走村落,让云雾、群山、公路、梯田、村落相交相融,形成一幅奇妙的中国画,宛如仙境,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恋。“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给予了大山层峦叠嶂,地无三尺平,却也给了大山无数的神秘与优美,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隐居于大山的怀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有可能,我愿化身山间的一棵古树,朝迎晨曦,暮送晚霞,沐浴天地灵气,度过旷古岁月。如果做不成古树,“带月荷锄归”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徽州不仅有美景,更有美食。猴坑的猴魁真是茶中精品,饮之唇齿含香;许记的毛豆腐,鲜而不腻,满口香味;黄山烧饼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莱、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制作,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从徽州回来三周了,我儿子一直对那里的烧饼念念不忘。
    古徽州,何时我们才能再见?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