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谈论起了一件小时候经历过的趣事——农村建房时的上梁仪式。在盱眙,上梁也称上大梁,一般是在建造瓦房时,待四面的墙壁砌好后,中间即要放上那根最大最重的“梁”。上梁仪式在旧时的农村非常普遍,而在苏北农村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上梁仪式及其礼节。
中国有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或把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称为“家中的顶梁柱”等等,这都体现了“梁”在整个建造房屋中的地位和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认为房屋只要上“梁”房子就算建成了,其他的如立门、覆瓦等都属于小事。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在,建造房子这种大兴土木的事情,在谁家都是头等大事。而主人家造房子上梁时都会举办筵席,宴请亲朋好友,这是中国的传统,是祖辈延传下来的习俗。
在我小的时候就有几次和家人去吃上梁宴席的经历。上梁的仪式是在宴席开始之前,上梁之前几乎全村上的人都会跑过来“沾喜气、凑热闹”。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大梁落成了,这时,屋上的工匠就会将主人家提前准备好的“喜糖”从房屋上洒下来,瞬间成了孩子们最喜欢最兴奋的时刻,洒下来的有喜糖、红花生、红鸡蛋、糕、橘子、苹果和瓜子等,地上一时间混乱一片,小孩在捡、大人也在捡,“场面很是激烈”,热闹非凡。
主人家认为,人越多越热闹,越热闹越喜庆。而村里的人跑来参加上梁仪式也想借此沾沾喜气,所以有“越闹越发”之说。据我观察,只要上梁的人家都会在那根“梁”的中间,悬挂一块长方形的大红布,并且在这块红布垂下的两个角上用针线钉上铜钱,寓意日子红红火火,财源广进。我家的房屋里上面也有这么一块红布,凡是在农村的三间大瓦房都有这块红布。实际上它更代表着主人家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一群小孩儿在地上抢拾上梁喜糖”,这是我儿时的经历,现如今只能在脑海里回想,在睡梦中找寻。身居闹市中的我们,已经不可能再看到这样的习俗所带来的热闹喜庆的场景,现在即便是在农村,也很少很少能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