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千走万,美不过淮河两岸。家在淮河畔,最不缺的就是水了。千里长淮入大湖,溜子河、团结河等许多支流更是绕着儿时的老屋慢慢流淌。甘甜怡人的河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淮河儿女,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儿时美好的回忆。
记忆中家乡的老屋,就建在沿河筑坝围成的滩涂上,走在父辈常年耕种的土地上,时常随手就可以捡起许多贝类的外壳,各种形状、乳白色的贝壳成了我们不可多得的玩具。泥土和麦秸垒成的房子,伴着土地的芬芳,带给我们冬暖夏凉的独特感受。屋后是自己开挖的鱼塘,一池清水,几株莲藕,不用放养每年也会滋生许多鱼类,鲫鱼的繁殖能力最强,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各种小鱼。周末,几个调皮的小伙伴便精心准备好钓竿,偶尔技术好点的哥哥真会钓到几条半大的鲫鱼、或者昂刺,中午我们就缠着妈妈给我们打一顿牙祭。我年纪小,钓不到鱼,便缠着哥哥给我做一个钓龙虾的钓竿,一头系着带着腥味的小鱼,龙虾比鱼类反映迟钝,不用半天我就可以钓到好几斤大大小小的龙虾。可是妈妈不肯单独烧给我们吃,说没有那么多的油用呀!我们只好偷偷的水煮龙虾,蘸着镇江陈醋,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那真是津津有味。
童年的快乐不仅仅是钓鱼钓虾,最有趣的还是去水塘洗澡。每到夏天放暑假,顽皮了一天的我们,带着满身的汗水,在哥哥的带领下去水塘洗澡。在我们庄子里,和我年纪仿佛的没有不会游泳的,他们整天就泡在水里,自学成才个个都是耍水的高手。我胆子小,轻易不敢下深水,每次都是在塘边水浅的地方玩玩,所以至今仍不会游泳。小伙伴们老笑话我是旱鸭子、秤砣下水往底沉呀!离家不远的大池塘足有好几亩方圆,平时蓄水用来灌溉农田,洗涮衣物,听人说池塘最深处足有七八米,以前还淹死过好几个人呢!我听了更害怕,可是那些小伙伴却不怕,一个猛子扎进去就游出去好几米远,再露出头来满脸得意的笑。那时候,男人们都习惯夏天到这个塘里洗澡,所以每到黄昏,池塘里满是人,那场面比现在专业的浴室壮观多了。大家在一起欢笑声此起彼伏。
小城不大却有山有水,百姓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鱼米之乡,淮河水滋养的稻米最养人,妈妈熬的小米粥更是胜过万千美食。充足的水资源,让家乡的麦苗更青、稻穗更金、莲藕更鲜。每天清晨,各种水产品带着河水的味道,跳到万千家庭的餐桌。聪明的淮河儿女更是化腐朽为神奇,通过国际龙虾节的举办,把普通的小龙虾做成了品牌,跳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淮河特有的水质给予了小龙虾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上山城特有的十三香作料,成就了十三香龙虾的独特风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喝着淮河水长大的孩子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建设家乡。许多外出求学并工作的淮河儿女也时常关心家乡的发展。社会进步、世事变迁,许多儿时的回忆只能在梦中想起,说给晚辈听便成了故事。但不论走多远,耳畔总能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眼前也总浮现出许多儿时伙伴天真的面孔,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总在梦里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