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五月的柳丝,浸润缥缈的烟雨,轻拂在心灵堤岸,朦胧。
诗,是灵魂的精华,收集零散的思绪,浓缩于水墨之间,简练。
诗,是妩媚的女子,身披轻盈的丝纱,游走于意境之中,娉婷。
.
诗者,或比兴,或对偶,或铺陈,音律谐畅,诵之如歌,故又称诗歌。在诸多文体中,诗最美妙且言简意赅,简短几句就能写出一篇冗长散文所表达的意境。平凡的几个字,分散在各个角落的时候并无显著特色,但被诗的结构一架拢,便闪现出熠熠光辉,一语媚人。汉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诗的身上多得体现。可把诗句比作“静若处子”,凝墨浸纸,静静等待你的检阅。而读诗的却是“翩若惊鸿”,神思穿越上下五千年,也可一日千里,投入诗中描绘的美妙境地,尽情畅游,优美而玄远。
.
诗是一种表达一种出口,象魏晋名士阮籍,刘勰曾说他“使气以命诗”,身处黑暗社会,他的朋友嵇康已经被害,为了明哲保身,他不得不掩饰自己。但强烈的爱憎憋闷心中,不得不抒发,只好付诸于诗,创作了以“咏怀”为首的82首无言诗。虽隐晦难懂,却让一代代读者猜测索解,诵读不辍。
.
忧愤可诉诸于诗,怡情美景亦可诉诸于诗。诗让美景更加深远幽美,让心情更沉淀醇浓。融情于景,或融景于情,从而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而诗境,有时如梦一般夜色迷离,琴音如诉,忧思如潮。有时,又干净纯澈,丝毫尘埃不见。如顾城的《我的心是一座城》,没有华丽的或是隐涩的辞藻,淡淡平凡的几句,读来却让人灵魂悸动。近代的马一浮老先生如此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诗如同音乐,似一双无形的手,以一种温柔美好的方式,揭开你心灵的伪装,直抵灵魂深处。
.
诗优雅秀美的特质总让人跟女子联系在一起。若用女子来形容诗,那么古诗就是含蓄沉静的古代女子,固守绣楼,虽有多种礼教束缚,仍在方寸之地巧妙回旋,风情迷人,意蕴丰富,不见丝丝牵强。而其神韵卓然,非现代诗可比拟。每次读古诗,总是似乎看到墙上的仕女图里的仕女从画上走出,为周遭添了几多古典韵味,心动神驰,不自禁,于是取一薛涛笺,附庸风雅一纸诗情,句句古典遗风。
.
时光翩飞,万物递进,现代诗渐渐登场。现代诗就是灵动的时尚女子,个性张扬,字数不拘,形式不拘。她却一颦一笑,眼波流转,尽是透明,透明之下却有深意。静赏多赏方能咂摸出其中味道,而其歌喉亦是婉转清丽,和谐动听。如席慕容的诗,自然朴实,诗意通透婉美,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颇有共鸣。
诗是自然之物,闲观一片云,静赏一朵花,无意间的偶然感受却如闪电袭人,引发妙诣。诗人抓住会心一瞬,妙手偶得,竟成佳篇。若牵强硬造,也许只有若曹植那般才思,方能七步内成就自然妙绝之诗。
.
诗是人生,人生是诗。有的人生押“苦”韵,悲苦寂寥一生;有的人生押“福”韵,一生顺畅福禄,但更多的人生跌宕起伏,不是像极了诗的韵律变换吗?“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无限沧桑意味。人生充满责任和义务,就象古诗的格律一样给人带来条框和束缚,但这些束缚也是和谐的前提。若掌握好尺度,亦可以云卷云舒,尽享一路诗意盎然。一首淡定或激昂的人生长诗,留给后人慢慢诵读。
.
生活处处皆是诗。若人间没有了诗,该是何等枯燥无味?于是,无论世事如何纷杂,且携一怀诗的心情,绽放一脸诗意的微笑,闪亮一双诗意的眼眸。云做衣裳风做翅,霜雪为路虹为桥,弹响山的管弦伴奏水的歌喉,唱一曲诗歌清韵,娉婷行走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