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会展传媒

    天牛:杨树的梦魇

    媒体: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
    专业号:种苗资讯
    2013/2/18 16:18:58

        近20年间,天牛虫害肆虐于甘肃大地,全省已有1.2亿株杨树受灾被伐。广大林业职工用多年心血精心建设起来的“生态壁垒”遭受重创。
        天牛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给我国防护林带来严重灾害。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西北、华北、东北的“三北”地区遭受天牛危害面积达250万亩。甘肃遭受杨树天牛危害已有100多年历史,不仅是重灾区,同时也是黄斑星天牛的发源地。

        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副站长邴积才介绍说,长期以来,杨树凭借自身易成材、长量大、树干高、无霜期短的优势成为甘肃农田林网和防风林带的首选树种。然而,杨树蛀干性害虫黄斑星和光肩星天牛防治困难,传播蔓延速度快,是一种钻蛀性很强的毁灭性害虫。主要危害杨、柳、榆等树种。杨树天牛喜在树干直径4厘米以上的活立木上蛀孔危害,严重时树干被蛀空,枝干千疮百孔,杨树整株死亡。

        邴积才说,造成西北地区屡受天牛吞噬的主要原因是林网、林带树种单一。甘肃公路、铁路和农田林网等人工防护林面积中杨树占90%以上,林网、林带树种单一,纯林面积大,生物群落简单,既为杨树天牛提供了丰富的食料,使其虫口数量得以急剧增长,又为其传播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天牛传入后很快形成新的发生基地,进而造成严重危害。此外,杨树天牛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三北”地区适宜的自然条件为天牛虫口基数的稳步增长提供了客观保证。

        防治难度大,技术手段落后,缺乏一套简易、行之有效、便于推广应用的防治技术;加之群众对杨树天牛危害严重性缺乏认识,林业部门检疫网络不够完善,给天牛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邴积才告诉记者,目前甘肃天牛防治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群防群治力度不大,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防治工作仅是林业部门一家唱独台戏,乡镇、系统、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缺乏必要的行政措施及手段,使防治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再加上防治经费短缺,造成你防他不防的局面,留下很多防治上的死角,这些死角又形成新的虫源,造成交叉感染加剧发生,危害面积进一步扩大。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