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第二次本底调查。这是该保护区自2013年首次本底调查后,再次开展的系统性生态资源普查,由中南林业大学专业团队承担,调查工作将持续至2026年底。
九宫山丰富的自然植被
此次调查重点聚焦植被、真菌和蝴蝶三大类,同时对地衣、苔藓等类群持续关注。调查依托专业院校科技支撑与AI图形技术,对珍稀资源进行重点调查,重点关注三类对象:可反映九宫山植被类型和地位的典型植物群落、具有多用途和价值的真菌、观赏性的蝴蝶。此外,还将开展相关资源普查,建立生态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
典型常绿乔木青冈植物群落
在调查机制上,本次创新采用“中标团队+保护区站点”联动模式,将中南林业大学专业团队与保护区下属五个管理站点的干部职工紧密结合,让职工在科研科考实践中锻炼成长,提升生态管理能力。
本次调查成果与阶段计划明确,将形成调查报告、图谱、名录,拍摄相关照片并采集标本,同时建立物种数据库、绘制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开展生物资源价值评价并提出保护开发建议。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将确定样线、记录物种信息、拍摄照片,对不明物种采集标本后续鉴定。目前,保护区已完成18个植物群落调查,在本次本底调查中将新增12~15个典型或新群丛开展样方调查,重点关注特殊群丛,为后续资源保护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