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 幽默奇趣

    放 鸦

    媒体:盱眙日报  作者:张 永
    专业号:颜世铭
    2016/1/18 10:02:26

    儿时,家住淮河岸边,时常会看到身强体壮的渔夫驾着渔舟,三五成群的从各个方位赶着一片黑压压的鸦在淮河上吆喝着捕鱼。我们盱眙当地叫放鸦。
    用鸦捕鱼由来已久。杜甫有诗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这乌鬼就是鸦,盱眙人叫它老鸦。老鸦,又叫鱼鹰、水老鸦,学名鸬鹚,体黑色,喙尖且长,鹰钩状,善潜水捕鱼。老鸦原本是一种野生水鸟,后来渔人把它驯养为捕鱼工具。在渔村,鸦是很忠实它的主人的,当然主人也特别宠爱和疼爱鸦。主人会根据鸦的不同个性特点和特征给每只鸦都起上一个名字,什么“大黑、猛子、旋风等等。据说,鸦的寿命是十二年到十五年,寿命最长也只能活到十八年。捕鱼时,鸦身上扣着两根绳子:一根扣在脖子上,以既不影响呼吸,又不致把鱼吞下为宜;一根扣在爪子上,渔人通过它才好自如地操纵老鸦,获取老鸦捕捉的鱼。
    放鸦,首先是选一个头领,也就是选一只带头的鸦,进行训练。选一只好的头鸦,只要指挥好它,它能带领一群鸦在很大一片水面作战。放老鸦是个集体活,三五条、十来条老鸦船,统一协作。几十只、上百只老鸦在同一片水面、在同一条河流上。因为有些懒鸦,不情愿自动钻进水捉鱼,所以放鸦时要有粗犷有力吆喝声,这吆喝声就是一种口令式的指令,懒鸦们听到提醒后都纷纷扎起了猛子,去追食那些鱼儿。船在淮河里来来往往、鸦在水面上出出没没,鸦的鸣叫声、渔人的吆喝声、艎板的击打声、还有收获的欢笑声交汇在一起,跌宕起伏,很有情趣,那场景蔚为壮观,常常引得无数路人驻足观看。
    放老鸦船很特别,长长的,窄窄的,两头尖尖的,翘翘的,快捷而灵便。通常每条船配有两个人,一个人划桨,一个人放鸦。划桨的多半是妇女,放鸦的大都是男人,一般是夫妻搭档。船尾的女人娴熟而机敏地荡着桨,一会儿快速向前,一会儿急速后退,一会儿猛地转弯,一会儿住浆,这一切动作全要和着放鸦人的暗示,蕴着默契。船头的男人激情四溢,脚下蹬踏艎板,“啪啪啪──啪啪啪──”用竹篙敲打着水面,嘴里“吆罗嗬──吆罗嗬──”地吆喝着,手中则挥舞长长的竹篙。忽左忽右,忽远忽近,忽急忽缓。老鸦们随着渔人洒脱的动作,竟然那么顺从地配合着,时而前行潜水,时而小憩,时而独自拼搏追赶着鱼儿,时而发挥集体力量群力合作,和谐有致。那竹篙也有点特别,顶端装有倒钩。当老鸦捉到鱼时,渔人将长篙伸到老鸦身下,钩起爪子上的绳子,老鸦自会跳上竹篙。渔人抓住老鸦的脖子,老鸦不仅把口中叼着的鱼放下,连喉囊里的鱼也吐出来了。喉囊里若是小鱼,渔人便会赏给老鸦,老鸦会点着头,用它那低哑喉咙“嘎——嘎”鸣叫两声,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口中若叼着的是大鱼。渔人为了保险起见,则干脆用捞鱼舀子去把鱼抄上来。
    老鸦什么鱼都捉,大鱼、小鱼、有鳞鱼、无鳞鱼等等都是它捕捉的对象。以前有个传说:说一个渔翁一大早到淮河里去放鸦,一船鸦,正好十只,下水后头鸦带领其余九只鸦,一个猛子扎下水面就再也没上来。渔翁傻了,不知何故。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老鸦会回来的。可他一直等到天黑,也不见一个老鸦的影子。渔翁伤心至极,正欲回家,忽见前方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驶近一看,原来是十只老鸦“抬”着一条大鱼──黄箭,足有百十斤。黄箭的学名叫鱤鱼,这是淡水中最庞大最凶猛的鱼。鸦群有团队精神,有相互协作的习惯,它们群策群力做出许多让人们难以想象的壮举。
    好多年过去了,淮河水面上多了许多的机船,却少了那一道黑压压喧闹而独特的放鸦捕鱼的风景了,这怎么不叫人怀恋呢?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