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日记 >> 工作

    科学防治大沙鼠 促进生态大平衡

    媒体:原创  作者:白志利
    专业号:健康是福
    2018/5/6 23:13:55

    大沙鼠,别称黄老鼠、大砂土鼠,我们民勤当地人也叫柴老鼠,是沙鼠亚科中最大的种类,营群居生活,常白天活动,活动规律因季节不同有所变化,4月中旬以后,逐渐出现早晚活动高峰,取食和活动频繁。大沙鼠不冬眠,听觉和视觉非常敏锐,以植物为食,栖息于荒漠、半荒漠中生长的梭梭、花棒、柽柳、霸王等灌木、半灌木丛的低缓沙丘上,是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就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而言,大沙鼠是对梭梭、花棒、柽柳、霸王等灌木、半灌木丛危害最大的有害生物之一,其善于爬高啃食植物的嫩幼枝条,使幼枝条状如刀割,仅剩光秃的茬桩;且其在梭梭、盐爪爪、柽柳、沙拐枣、霸王等植被群落的固定沙丘、丘地间、迎风坡面和林地间打洞穴居,使沙层纵横割裂,沙丘空虚松散,破坏根系,致使部分林木死亡,因此,大沙鼠的生存对保护区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

    长期以来,为进一步改变沙漠特殊恶劣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及连古城保护区管理局在风沙前沿和保护区内的沙滩、沙地上营造了大面积的梭梭、花棒、沙拐枣等人工林,逐步改善了沙丘流动、沙尘暴频发和人退沙进的不利局面。近年来,由于连年持续干旱,降雨量逐年减少,地表水位下降等因素,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导致林区生态持续恶化,保护区内的猫头鹰、老鹰、沙狐狸、黑鼬和蛇类等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没有了天敌,大沙鼠繁殖加剧,在部分地段泛滥成灾。

    在保护区内日常巡护的过程中,偶尔就可以看见灰色的枯死的梭梭,这就是大沙鼠将梭梭的根咬断后枯死的。在梭梭林中不时就可以看到鼠洞,大沙鼠的家族洞穴一般在直径十米的范围内,多在梭梭根部周围挖穴穿孔,以十多个至几十个不等的洞口组成庞大而复杂的洞群,洞道有“仓”、“窝”以及“厕所”,每个洞系一般只居住一对成年鼠和它当年的幼仔。每个洞群大致有三至四个出口,都互相连通,如果有天敌守住一个洞口,它们会从其他的洞口逃跑。大沙鼠在外出觅食时,有的负责采集梭梭枝叶,有的在附近制高点负责“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情况,负责放哨的沙鼠便立即站立起来,“唧唧唧”尖叫,然后附近大沙鼠全部从不同位置冲进洞里。我们在巡护过程中时常见识到大沙鼠的“聪明”,未等进入它们领地,在五十米外就听到了“唧唧唧”的叫声,这就是大沙鼠的报警声。

    防治大沙鼠,是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资源管护工作的重点之一,保护区管理局在每年春季杂草返青前(4月)和秋季杂草枯黄后(10月)安排部署各保护站在公益林辖区内对受大沙鼠危害程度严重的重点地段各防治1次。

    大沙鼠的防治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药物灭鼠等方法。近几年防治大沙鼠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化学防治法,即溴敌隆。我们将化学药物溴敌隆母液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再将事先备好的胡萝卜、香梨和玉米等食物倒入稀释液中浸泡做诱饵,在受危害程度严重的梭梭林内的有效洞口挨个投放,大沙鼠食用毒饵后便会被毒死。溴敌隆属高毒杀鼠剂,适口性好,具有广谱性,配制方便,使用安全,且灭鼠效果好,能达到70%以上,潜伏期平均6-7天,作用缓慢,不易引起鼠类惊觉,具有容易全歼害鼠的特点。但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说:使用化学药物灭鼠效果虽好,但也会杀死大量的鼠害天敌,致使大沙鼠种群数量增长失去了自然控制,且其抗药性、耐药性进一步增强,且防治后鼠害密度降低,食物充足,大沙鼠个体的繁殖率和幼体的成活率同样会提高。

    我们在做防治大沙鼠实验时,专门从网上购买了100个捕鼠神器,其实就是长40厘米、宽和高均为15厘米左右的长方体铁丝笼,前端留一个开口(门),且有一个活动的铁丝柄,铁丝柄和笼子里面的机关(挂钩)相连,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方便。选好捕捉地点后,先在笼子里面的机关上放置胡萝卜、火腿肠、馍馍等诱饵,放在大沙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设置好机关待其进笼。当大沙鼠看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会进去,它在吃食物的时候触发机关,铁丝柄就会从挂钩中脱落,开口关闭,最终将大沙鼠困在笼中。可最终捕捉效果与我们预期想象中的结果相差甚远,100个捕鼠神器一天最多也只能捉住三五只老鼠,甚至更少,且捕捉到的老鼠均为幼崽,没有一只是成年鼠,看来物理机械防治法对大沙鼠防治效果不明显。我们在收鼠笼的时候还有了新的发现:从困有大沙鼠的笼子被掀翻、周围沙丘被刨和笼子周围有其它很多大沙鼠踪迹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一只大沙鼠误入笼子而被囚禁在里面,就会在笼子里呼叫求救,营群中其它老鼠也都会采取措施前来营救,直到无计可施,眼巴巴地看着同伴被困在笼子里等死。由此可见,可恶的大沙鼠真是聪明绝顶了。

    大沙鼠是一种令人惊异的动物,它有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把自己照顾好,仅仅施放毒药不是长久的解决办法,因为鼠类种群有很强的能力恢复其数量,特别是在适合其栖息的环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鼠类种群不会受到投放杀鼠剂的太大影响。更糟糕的是,在食物充足和洞穴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鼠类还可能很容易地避开杀鼠剂,从而使其种群更加稳定。从投放溴敌隆获得短期效果后又迎来鼠群恢复的情况可以看出,防治大沙鼠需要保持更审慎的态度,采取更科学和务实的措施使鼠害降到最低。

    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比如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居住地等满足的情况下,鼠类种群会因为人类投放鼠药而产生短期的波动,但长远来说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每年开展春、秋两次的灭鼠活动,效果是很明显的,通过投毒虽然会控制鼠害成灾之势,尤其是现在广泛使用的溴敌隆在短期内可以大量杀灭鼠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达到了目的,但如果从一年或更长久的时间尺度来看,这种“灭”还是名不副实,也会对生态产生不好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不当投放鼠药连“灭鼠”的短期效果都无法达到,但盲目杀鼠,过犹不及,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问题。况且大沙鼠一定程度的取食也有利于梭梭等林木的生长,近似于人工平茬,当植物枝条被取食率达到40%以上时,才会对林木生长造成危害。所以,最好的防治办法还是生物防治,也就是合理利用自然中的生物链,即利用天敌的威力来进行防治,对猫头鹰、老鹰、沙狐狸、黑鼬和蛇类等鼠害天敌要加大保护力度,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达到长期有效压制害鼠种群密度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生物制剂及生物食性关系进行鼠害控制,杜绝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化学药物灭鼠带来的恶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害鼠天敌的死亡,改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我们应采取严厉打击非法征占林地、杜绝采石挖沙、乱捕滥猎、乱垦滥牧、减少人为干扰、及时筹集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在实验区的沙丘起伏、地形复杂的区域多设立鸟巢和鹰架等多种措施,保护鼠类的天敌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创造有利于鼠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活条件,以此达到生态平衡。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