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东方白鹳”走进中国最美湿地
——西南石油大学“东方白鹳”暑期实践队
湿地——“地球之肾”,由于人们的肆意开垦、湿地转换、污染及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全球的湿地保护遭遇着较为严重的威胁,急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保护。为更好地对湿地生态保护展开调研及湿地珍稀鸟类科普与调查,“东方白鹳”实践队选择了被誉为“中国最美湿地”和“中国最年轻的土地”的黄河口湿地5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此次暑期实践的主要目的地。
7月21日,在东营市观鸟协会、黄河口湿地管理局、人民网强国论坛、大众论坛等组织及媒体的支持帮助下,西南石油大学“东方白鹳”暑期实践队一行十人前往黄河口湿地生态园进行为期一天的以“保护最美湿地,关爱珍稀鸟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及调研工作。
走进生态园——湿地生态及鸟类宣传及科普
“请问您对湿地了解多少?”“请问您是否也会面对只知是鸟但不知其名的尴尬处境?”......对于那些在生态园远望楼附近码头等待上船的外地游客来说,经过我们的调查,他们中一部分是觉得“这里空气和环境挺好的,景观也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就想来看看”,另一部分是本着“同饮黄河水,一直在黄河边长大想一睹黄河入海口的美丽奇观,也算是一种寻根溯源吧”,但他们对于湿地基本科普知识及生态保护确实了解较少,对于湿地鸟类知识真正了解的少之又少。
面对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队员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方式对游客及当地市民展开了科普宣传活动,他们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湿地生态保护宣传手册”发放到游客手中并给予耐心的讲解与交流,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他们展开调查与了解,精美的“湿地常见鸟类宣传手册”和“科学观鸟手册”也发放到他们手中,还与几位热情接受采访的叔叔阿姨针对当下湿地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展开了激烈而又似乎意犹未尽的讨论。经过这一番科普宣传活动下来,队员们也在与众多采访者交流下来对湿地生态保护有了更多深入的感触,也了解到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在科普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提高。
走进湿地园——了解真实的湿地与东方白鹳
《诗经》开篇《关雎》中那著名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王维笔下那千古绝唱的经典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不是觉得离自己有些遥远?以为那些或清新或壮美的景观只存在于古代美好的诗句描绘中?但一直存在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
第一次走进湿地园的实践队成员,面对眼前满目的绿色芦苇荡、青葱葱的成片成片的盐碱地特有植物,他们不顾当天烈日的曝晒投入湿地自然的环保。黄河口湿地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一片土地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经科学考察认定,区内有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鸟类271种,其实最为著名的便是被誉为“湿地上最美的独舞者”——东方白鹳,自2006年自然保护区就东方白鹳这一国家级珍稀鸟类就展开了“特殊”的保护,栖息环境的改善和繁殖率的提高使得这一候鸟一部分渐渐转换成了留鸟,留在这片最美的黄河口湿地,据大汶流科研股的科考调查,相比于15年的130多只16年最新的统计已达190多只,不愧被国际湿地保护中心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走进大汶流——深入了解真正的湿地科考
“对于鸟类多样性,你们是通过怎样的科学方法展开调查?”面对这一问题黄河口湿地大汶流科研站的站长吴立新先生对实践队成员展开了详细而又不失幽默的科研角度的交流,“以黑尾鸥这一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为例,我们会借助一种野生动物专用的GPS微小定位仪对它们展开一系列的追踪式的调查,我们还会经常观察他们的鸟蛋孵化情况而对高产的优良品种进行羽翼抽血取样DNA研究、生命体征等各项数据的研究及数据库的建立,为这一物种的优良育种及多样性研究做好铺垫。”吴先生还对他们展示了一系列的最新的野外科考照片及宝贵资料。
“每天至少一次的多线路各种鸟类数量统计、鸟类疫情观察与及时救助、定期的沿海岸线科考调研、鸟类人工巢和人工自然鸟岛的观察及栖息环境的及时改善......”真正的湿地野外科考是有着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但正是怀揣着一种对湿地鸟儿的无比热爱和对那些湿地上生活着的美好生命的敬畏之情,他们日复一日地在这一领域坚守着,成了跟鸟儿打交道最多的人。
正如零三年由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指导的著名纪录片《迁徙的鸟》讲的那样,“鸟的迁徙其实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但面对如今日益受到威胁的千百年来祖先开辟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环境,鸟儿的承诺需要我们人类更多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正常实现,或许我们不能改变当下社会的发展方向,或许我们无法一时做到对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但我们绝对可以做的到是便是对自我的坚守,对以任何生存在的生命的最基本的尊敬,试想一天如果天空没有鸟儿,相信人类早已在此之前灭亡。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队员们对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虽然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保护湿地,并为此实行了众多措施,但由于没有提高当地居民对湿地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使得湿地的保护依旧比较艰难。让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些,环境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接下来,全队将总结本次社会实践的理论成果,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希望对湿地保护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西南石油大学“东方白鹳”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