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骆胜东)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09年启动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2011年成为现代农业木本油料示范县,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资近千万元建设示范基地。
今年6月28日,自治县八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全县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四项审议意见:一是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认识;二是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好木本油料产业基地;三是强化服务,充实和完善技术队伍;四是加大投入,确保木本油料产业健康发展。
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审议意见,及时组织县林业局等部门专题研究,并认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落实,7月份以来的主要举措有以下13条:
1、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发表宣传文章20篇、电视新闻10则,拍摄专题片2部,其中《长阳:核桃合作社赚钱了》在全国和省市县的媒体上同时推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榔坪镇溪玲核桃专业合作社丰收景象。
2、加强调研汇报、简报信息编发等工作。县林业局编发木本油料调研文章2篇、简报4期。《真抓实干办基地长远眼光抓油茶》等简报文章内容充实,把全县木本油料基地办成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理念和措施得到省现代农业绩效考评组的一致好评。
3、加大木本油料宣传资料发放力度。发放技术资料10000份、核桃和油茶栽培技术光碟2000张,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4、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规划。将磨市镇作为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今明两年在磨市镇高标准建设1.3万亩。县林业局组织规划设计专班,深入山头地块,先后完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现代农业油茶基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年度作业设计和农业综合开发核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5、强化种苗供应商监管。县林业局组织专班对所有调出、调入穗条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对苗木数量、质量进行评判,建立最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严把种苗出圃和调入关,确保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种苗质量。长阳的木本油料种苗监管体系得到省林业厅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6、着力提高基地建设效益和质量。为实现基地效益的最大化,积极探索推行木本油料立体种植模式,告知农户不要在基地中间作玉米等高杆农作物,推广套种高附加值矮杆作物。全县通过打造不同层次的示范点,在每个乡镇建立木本油料精品园,在每个木本油料专业村建立示范基地,并重点培育了一批种植大户,形成了“学有典型、干有目标、看有榜样”的发展态势。
7、加强基地抚育管理。对新发展的6000亩现代农业项目油茶基地,加强抚育管理,统一购买一批专用叶面喷肥和农药,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鸭子口乡古坪村老油茶园改造今年每亩老有茶园可采收100斤油茶籽,为农户增加收入300~400元。
8、加快木本油料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把涉农项目资金向规模化发展和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倾斜,继续推进油茶、核桃等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农民打造致富“金饭碗”。白沙驿核桃精品园、水竹园油茶精品园均实行了园内通水通电和道路硬化。
9、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培训。以“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培训为载体,按照“农民点菜、部门买单”的模式,开展木本油料技术培训33场次,赠送修枝剪200把,参训人数8550人。县林业局制作了“农民金饭碗工程”木本油料栽培技术光碟,编写了木本油料栽培技术手册,计划再印5万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10、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县政府研究同意在2012年县储备人才中安排3人到县林业局工作,充实基层木本油料技术服务力量。同时,由县林业局负责,10月组织对乡镇现有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11、进一步完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扶持政策。今冬明春,全县将整合捆绑部门资金1020万元,继续深入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根据外地发展木本油料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对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后续扶持政策进行了研究,计划在基地受益前三年,每亩每年补助100元。
12、大力支持企业和社会参与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以华饴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投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并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进行扶持。万森公司在磨市镇柳津滩村流转土地建成了200亩油茶精品园,全部定植5年左右的油茶大苗,今年已经开始挂果。青高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磨市镇多宝寺村、大堰乡边家坪村、蔡家坪村和都镇湾镇金福村流转土地2174亩开展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已建成油茶基地250亩。
13、妥善解决木本油料基地建设资金遗留。县财政局已按县政府常务会议要求落实2010年度木本油料专业村奖励资金40万元。对2011年木本油料专业村奖励资金,自治县人民政府将落实方案并将尽快兑现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