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加科学营建新型化工基地国家储备林(防护林带),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科学选择树种、造林模式,4月27日,濮阳市种苗站主持召开濮阳市新型化工基地国家储备林(防护林带)项目座谈会,濮阳市林业局副调研员刘信合出席会议,濮阳市种苗站站长陈志宽主持座谈会,北方野生植物研究所(雄安新区基地)顾问高龙霄应邀出席会议,濮阳市部分苗木公司、绿化工程公司等企业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介绍了新型化工基地国家储备林(防护林带)项目规划情况,濮阳市新型化工基地国储林项目选址在基地规划红线外围,总面积约66350亩,其中濮阳县约48950亩,范县约10400亩,华龙区约4500亩,清丰县约2500亩。根据因害设防的原则在国储林树种目录中选择了20个乡土珍贵树种,分别为雄性垂柳、旱柳、白榆、刺槐、国槐、臭椿、法桐、白蜡、苦楝、元宝槭、泡桐、银杏、皂荚、楸树、杜仲、毛白杨、白皮松、雪松、侧柏、女贞,整个防护林带结构为复合结构,以生产、骑行道路和水系为分割形成块状单元,单元内树木混交,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为主,同时也可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块状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等。
与会人员针对树种选择、栽植模式及怎么实现产值最大化进行认真讨论、发言,形成如下意见:
要因害设防,选择生长抗性强、抗石化废气及毒气、滞尘、杀菌、减噪等功能好的乡土树种,适当选用一些抗污能力强、隔音降噪、吸纳废气和滞尘能力强的外来树种。
要落叶与常绿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多结构,多层次,多色彩立体、混交防护森林。
树种选择要遵守其自然分布规律及生物学和生态型特性,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分区域进行设计。
要采用根系发达的树种,能网络固持土壤,特别在水土流失严重地段,应注意采用根系发达树种。
要选择树冠浓密,落叶丰富,易于分解,可以较快形成松软的植被落叶层的树种。
道路两侧主栽树种要选择生长迅速、树干高大、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稍;耐修剪,抗性强,对烟尘、废气有较强的耐性与抗性防噪音、防风沙效果好;寿命长,能长期发挥防护效益;树形美观,有观赏价值和美化作用的树种。
河道生态走廊选择耐水湿、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
紧邻化工区的防护林树种要依据企业所在地不同的立地类型特点,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状况,科学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又对有毒有害气体抗性较强及吸附作用、隔声效果较好的树种,坚持以防治污染和美化企业环境为目标,坚持污染防治效果与视觉景观效果兼顾。
要多树种配置,降低生态风险原则,实现生态防护作用可持续发挥。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油性强、飞絮多的树种。
要充分利用防护林带林下空间发展油用牡丹、芍药、养殖业等,提高综合效益。
最后,濮阳市种苗站站长陈志宽表示,将尽快将大家的意见汇总、上报局党组研究,根据大家所提出的意见,尽快修改完善规划方案,也希望广大涉林企业一如既往的关注濮阳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