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 | 订阅 | +关注         
    首页 >> >> 禅语信仰

    达隆噶举

    媒体:心地家园  作者:心地家园
    专业号:释觉悟
    2016/6/28 18:12:07

    达隆噶举

    媒体:心地家园  作者:心地家园
    发布:修乐1

    2015/3/15 8:03:36

     

                   

              (图左:达隆噶举活佛诺那上师  图右:噶玛噶举活佛贡嘎上师。二者同时也是宁玛派上师。)

    噶举派分支众多,史称有四大八小。达隆噶举就是八小之一。

    达隆噶举是由达隆塘巴钦布所传出。他的家族名告斯,诞生于羊雪邦若顶。从堪布拉冈巴·协饶多吉(慧金刚)出家作沙弥。名扎西白。数次欲往天竺,行时为妻子等家人所隆。慕帕竹之名,年二十四时,游于帕竹之门,作帕竹侍者,受到上师的青睐,遂将所有教授都传授给他。

    一次他闲游于提寺侧草原,因坐其处便入定,进入三摩地生起殊胜证悟,正逢卓贡也来到那里,用禅仗指他的心间说道:“我们祖师那若巴说:当修诸法自性空而无我,即在此无我之中同时兼修四无量心(注)和诸方便法门,这才是获得无住涅磐之道。”

    他由于得此深广指示,心中便生起“大手印无修瑜伽。”及帕主圆寂,又往墨竹从伽喀巴学噶当教授,从向夏惹瓦受比丘戒。年三十九岁受达尔、扎、绒和旁多等地的人迎请至达隆。他遵师预记,在此地建寺,遂成有名之达隆塘巴寺。降伏当地大力山怪作为护法。自出家后,足不入俗舍,戒晕酒,亦不以酒食酬应,凡寺宇内院不许妇女进入,所定的戒律守则非常严格。

    在他将圆寂时,召集弟子三千余人,示现种种神变,六十九岁入灭。其侄温·仁钦贡布(宝怙)继承法位。此人曾营建大佛殿,并建分寺多处。其后由桑结亚俊(佛升)继任。他有弟子堪任住持的为其弟温波扎西喇嘛和桑结温波二人。桑结温波即扎巴白畏赛桑布,前去朵康,建类乌齐寺。由此达隆系又分出亚塘与玛塘二支,二寺均有僧三千八百余人。从此达隆的支寺与法嗣遂广布于卫藏朵康等地。

    其家族系统中相继出现者是稀有之大德,尤以晚近所出之达隆阿旺扎巴(语自在称),其教证功德很高,声名广传,卫藏有声威者莫不敬仰。特别是止贡与达隆的法统将断绝时,赖以复兴,功劳很大。此系的晓仲·阿旺南杰,是一位博通经藏、戒行谨严而声名又大的大师,曾广造《教法源流稀有海史》等的著作甚多。现在告斯的血统法脉和耶塘、玛塘活佛转世的世系均相承未替,寺院的僧伽亦复不少。

    注:

    四无量心: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怎样叫做无量呢?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二当修习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其他的有情众生,都希望他们能够得到离苦得乐,同时得到无量的福报,所以名为无量。再分释于下:
    一、慈无量心:慈是愿人得乐的意思。世人多只知自求快乐,忘掉别人的痛苦,但修习慈无量心的人就不同,他不但只求自己的亲人得到快乐,乃至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要得到快乐,还要脚踏实地,去帮助他们得到快乐,即是无量的“慈”,能给无量的众生得乐。
    二、悲无量心:悲是一种悲怜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只知自求解除痛苦,不顾别人的痛苦,但这悲无量心则相反,只知救拔别人的痛苦,却忘记自己的痛苦,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悲心似海的宏愿,为的是拔人之苦,即是无量的“悲”,能拔无量众生之苦。
    三、喜无量心:喜是欢喜,眼看别人能够离苦得乐,顿生一种无限喜悦的心情。世人只为自己得到快乐的事情,或其亲人得到升官发.财,而生欢喜心,很少见别人乐事而生起欢喜心的。且有一部分的人,还存着幸灾乐祸的心理,见人快乐,心里则闷闷不乐,见人受难,心里则暗暗欢喜。但这种喜无量心则不同,不但见人得乐而生欢喜,就是冤家敌人,能有欢乐的事;也同样表示无量欢喜。
    四、舍无量心:舍是舍掉一种分别执著的观念。为善虽可乐,但恐有人我冤亲的计别,故应舍弃。又无论做任何善事,也要把为善的怡然自得之心理舍掉。则心量广阔,慈悲济度无量众生,心不存着,正以一泽秋水如镜,月穿无痕,故称舍无量心。
    昔佛在世时,曾授提婆达多盐汤,因提婆达多好酥腻食物,头痛腹满,受大苦恼,不堪忍受,呻吟称念:“南无佛,南无佛!”那时佛在其住处禅定中,听到此音声,即生慈心,以神通力至其住所,手摩提婆达多头腹,授与盐汤,令其服饮,得到病愈。而提婆达多叛佛害佛,佛不记冤而救之,以慈使其乐,以悲拔其苦,以其病痊而喜,不分冤亲而平等救治,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无量心。佛所成就的四无量心,不与三乘人共成就,能大慈以众生之乐为乐,能大悲以众生之苦为苦,能大喜以众生离苦得乐而喜,能大舍心无住着,运心平等,普利众生。

    修行:佛所成就的四无量心,不与三乘人共成就,能大慈以众生之乐为乐,能大悲以众生之苦为苦,能大喜以众生离苦得乐而喜,能大舍心无住着,运心平等,普利众生。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