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宇明 摄影/张宇明
去年的一个晚秋,我和驴友驱车前行往淮河源头踏访美色。进了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我们沿弯曲的旅游公路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进发,行进在盘山公路上,满山秋色秋意浓,车窗外色彩斑斓的秋色把大自然装扮的格外美丽、妖娆。印象中的深秋,是那种秋风扫落叶般的无情与凄凉,此时荡然无存,秋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如诗意般的美丽画卷。至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盘山旅游公路虽说将近十多公里,车在盘山路上蠕动需好长时间才能到达,但我被车窗外的美丽秋景所陶醉,不知不觉中就来到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下的停车场。这里距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还需沿石阶步道向上徒步攀登一段距离,我们下车开始徒步登顶。
图2
林间的黄栌、槭树科的各种槭树、枫香、栎树、山胡椒、野菊花等不同树种和花草呈现出红、黄、紫、绿等不同颜色,就好像自己置身于一个绚丽多彩的迷幻世界,我情不自禁拿出相机不停的拍摄。这时,随行的几位虽也被眼前美景所吸引,但却也走在了我的前面。当我沿石阶路行至太白顶主峰不远时,眼前的登顶石阶步道令人望而生畏,用两个字形容不为过,太陡。我用肉眼大概丈量下,距离不算太长,不足百米,但其险峻却不亚于登华山之险。最险处大概坡度有7、80°左右。往上攀登,陡峭的石阶步道虽两边有护栏,可要登上去却要靠四肢在石阶之上爬行,且不敢回头向下看。
图3
当攀登至陡峭石阶步道尽头,桐柏山主峰---太白极顶就在眼前。我放眼愿望,远处群山连绵,峰峦叠嶂,颇为壮观。
图4
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处、海拔1140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历史上又名“凌云峰”、“胎簪山”、 “云台山” 、“云蒙山”、“大复山”、 “天台山”等名称。作为中原佛教文化发祥地之一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有“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之美誉。
图5
从太白顶下来绕道来到云台禅寺大门外时,见到云台禅寺院门外东北方不远处有一口井,喔!终于见到被称为淮河源头的第一井“淮井”。位于云台禅寺寺门外东北方约六丈处的这口井,为人工凿石而成,井深约一丈许,井内水质清洌,水味甘甜。井口为石板复盖,外镶石条,井台六角,上有石柱六根,柱中间各有平石,形色苍古。今虽石柱不全,但台基尚在。寺院僧人为保护好这口井,在近几年寺院修缮时,已在此井上建起了个亭子。此井处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之上,且又不深,但却四季不枯,就是遇上大旱之年,井水也能供寺院僧人生活饮用。这口千里淮河第一井,有人称它为大“淮井”,也有人叫它小“淮井”。 因为,位于主峰太白顶下东北约五里处,即现如今太白顶停车场下也有一口井被称为“淮井”。历史上人们曾就这一上一下两口“淮井”的大小称谓,经常争论不息。最终,古人本着“以高为源,以源为大”的原则,将位于太白顶之上的这口井称之为大“淮井”。虽然也有人称地处太白顶下固庙村淮祠内的禹王锁蛟井为“大淮井”,但真正的大“淮井”,按照古人的定论法则,太白顶上的这口井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淮井”。
当地人常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淮河源头就有多高。该井处于桐柏山之颠,海拔1100多米处,系淮水的真正源头。站在这里,抬头望去,淮河便从这里开始,穿林越崖,走过平原,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一泻千里注入大海。
我们一行人步入云台禅寺这座古刹。
云台禅寺,是我国佛教临济宗白云系祖庭。说道云台禅寺,要提一下佛教传入桐柏的历史时间。具记载:佛教传入桐柏山,始于隋唐,昌盛于清朝。宋、元、明等朝代之前,桐柏山盛行道教。当时,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处于对立的局面。明末清初之前,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为道家仙人修炼之地。
关于桐柏山佛教盛行,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四川宁远府西昌县紫微山宗林寺长老、临济宗第41世之78代子孙传人------端德大和尚,朝拜五台山后,慕名来桐柏山游览,大雪之夜想夜宿桃花洞道观,但被观内四位道长拒之门外。他在道观外大树下头顶鹅毛大雪打盘坐禅一宿后,以功、德感化四位道长舍道皈依佛门,并赐四位弟子法名为圆明、圆真、圆智、圆法。自此,端德和尚开始在桐柏山传道佛法。随后端德大和尚带园智、圆法两弟子返回四川宁远府西昌县紫微山宗林寺,留下弟子圆明和圆真。圆真留在了桃花洞普化寺,而圆明便在太白顶创建云台禅寺,创立了以云台禅寺为主体的桐柏山佛教——临济宗白云山系,并拜端德大和尚为开山师祖。 自此,太白顶云台禅寺成为临济宗白云系祖庭,临济宗白云系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佛教五大宗派之一,且僧侣众多。据记载,清乾隆年间,仅桐柏山就有佛教白云系僧众达600多人,且高僧辈出,雄冠豫南,盛名响誉海内外。当时,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上的云台禅寺曾一度与浙江普陀山普陀寺齐名,素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称。
1954年,云台禅寺通性和尚应邀访问印度, 1958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时,曾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走访桐柏山云台禅寺,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其未能如愿。由此,云台禅寺在海外的影响可见一斑。目前,临济宗白云系弟子遍布海内外,除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台湾、香港广布临济宗白云系弟子外,在国外如东南亚各国、美国等海外也广泛分布。
当我们信步步入云台禅寺后院最后一座大殿时,听引路的师傅说这座大殿就是祖师殿,大殿内供奉的就是当年来桐柏山弘扬佛法的端德大和尚。
图6
我们走出祖师殿,来到殿后,朝近在咫尺的主峰太白极顶望去,感觉这时的太白顶已不是桐柏山的最高处了,最高处成为坐落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之上那高耸于云端之巅的云台禅寺。
太白顶云台禅寺也是一寺跨两省,寺南面是素有“编钟之乡”的湖北省随州,寺北面是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河南。
太白顶既是千里淮河的源头,也是汉水流域和淮河流域天然分界线。太白顶南面和西面均属汉水流域,而北面则属淮河流域。如果此时下一场雨,那么一边是流入汉水流域,而另一边则流入千里淮河。
图7
落日余晖红似火,晚霞燃尽半边天。难得一见的太白晚霞,使我情不自禁拿出相机拍摄了几张。我们下山时,太阳已经藏了起来。